若將台灣茶與花草茶按黃金比例混搭來飲用,不僅可享受兩者風味又能達到養生機能的益處。本文從茶飲風味、營養、養生效益出發來探討及解析兩者差異,並推薦五種實用簡單在家即可DIY配方、按調配比例基準自行調配、再依個人體質與參考季節選擇建議,並注意常見禁忌。就能讓你在日常飲茶中發揮創意與茶飲策略,進一步提升個人茶飲養生品質。

一、認識台灣茶與花草茶的基本差異
「台灣茶」通常指台灣在地種植茶葉,如烏龍茶、包種茶、高山茶、綠茶等。這些茶葉經加工後所產的茶品,含有茶多酚、咖啡因、胺基酸(如茶胺酸)、葉綠素、維生素與礦物質。與此相對應,「花草茶」則是我們俗稱的純天然中草藥材,利用可食用花卉或草本植物(如洋甘菊、玫瑰、薄荷、薰衣草、紅棗、黑豆等)調配沖飲,其主要機能成份通常為植物黃酮、有機酸、精油、單純多酚、膳食纖維等。

根據一些營養專業報導指出,薰衣草與薄荷可助放鬆,玫瑰花可養顏美容,黑豆茶則幫助消水腫。兩者在風味路線、成份重點、飲用方式、生活文化脈絡等皆有所不同。台灣茶風味常偏「茶香、蜜香、果香、焙火香、喉韻」,而花草茶則偏「花香、果香、草本香、清香滋味」。從營養角度看,茶葉中茶多酚、兒茶素、茶胺酸是其主要機能,花草茶可能更多提供植物黃酮、精油作用、無咖啡因選擇。
也因為如此,當兩者混搭時,確實有互補風味與營養機能疊加,能提高飲用多樣性與養生效益。但也非無條件可任意混搭,仍需注意考量比例、個人體質、沖泡方式、成份重疊與可能的刺激性,以下將深入這些面向解析。
二、風味、營養與養生效益比較
要理解為何將台灣茶與花草茶混搭具有養生潛力,需先比較兩者在風味、營養與養生功效上的差異。

| 比較面向 | 台灣茶(如:高山茶、烏龍茶) | 花草茶(如:洋甘菊、薄荷、薰衣草) | 混搭後風味與效益 |
| 風味比較 | 風味層次豐富,包括茶香、果香、蜜香、焙火香,喉韻明顯。口感常帶有甘甜、生津與滑順感。 | 以輕柔花香或草本香為主,滋味通常較淡,苦澀少,香氣揮發性高。 | 結合茶香與花香,形成多層次香氣與更柔順的風味體驗。 |
| 營養比較 | 含有茶多酚/兒茶素(抗氧化)、茶胺酸(鮮味、放鬆)、咖啡因(提神)、葉綠素、礦物質等。 | 含植物黃酮(如菊花茶含黃酮)、精油與芳香物質(如薄荷、薰衣草),多屬低或無咖啡因。 | 在營養上可兼具抗氧化、提神醒腦與放鬆情緒、調理等作用。 |
| 養生效益比較 | 有助心血管保護、抗氧化、促進新陳代謝、提升專注力與腦部保護。 | 有助放鬆身心、舒緩壓力、助眠、美顏、消水腫、促進消化與調理體質。 | 可同時享受「代謝促進+放鬆調理」或「提神+助眠平衡」等雙重養生功效。 |
但需要注意的是,兩者也有交叉風險,茶葉中咖啡因或刺激成份,若混入某些草本刺激強的花草(如薄荷、大量薑根類草本)可能過度刺激,混搭前亦應注意個人體質與飲用時機。總之風味可互補,營養與養生效益可放大,但需精心調配比例與選搭材料。
三、比例調配建議 如何正確混搭台灣茶與花草茶?
混搭的核心重點在「調配比例」與「搭配相性」,以下為基本調製比例與調配技巧建議:
推薦比例
• 輕度混搭:以台灣茶為主、花草茶為輔。如台灣茶 70 %+花草茶 30 %,此比例適合希望保持茶葉風味主軸,但增加花香或特定功效的人。
• 中度混搭:台灣茶 50 %+花草茶 50 %,此比例有效平衡茶香與花香/草香,且機能成份較兩方均衡。
• 花草主導混搭:台灣茶 30 %+花草茶 70 %,適合對茶葉刺激敏感、或傾向以花草功效為主的訴求。

操作建議
• 茶葉量:若以每杯標準 200 ml 作為單位,可採「台灣茶 1 g+花草茶 0.5 g」→約 66/34 %(輕度混搭),或者「台灣茶 0.5 g+花草茶 0.5 g」→50/50等等。
• 時間與次數:建議混搭茶每日可飲 1–2 杯,避免深夜飲用含咖啡因的茶葉主導混搭茶。
理由說明
台灣茶因含咖啡因與茶鹼,若完全替代花草茶可能刺激性較強。花草茶若完全替代茶葉,則可能失去茶葉中代謝促進、茶胺酸等優勢,比例調配即為想達到權衡兩者得到最佳目的。
注意事項
• 若使用花草如薄荷、薰衣草、玫瑰等,注意其香氣濃度與可能的草本刺激。
• 若為孕婦、哺乳期、對咖啡因敏感者,建議以花草主導比例為最佳選擇。
四、5 種diy 台灣茶+花草茶混搭喝法與功效
分享五種混搭比例配方,皆以「台灣茶 X+花草茶 Y」方式呈現,並說明養生益處,建議可以此為基本,再逐步調整成個人最佳喜好的黃金比例。
| 編號 | 台灣茶種類 | 花草茶種類 | 建議比例 | 功效重點 |
| 1 | 台灣綠茶(如碧螺春) | 玫瑰花茶 | 綠茶 60%+玫瑰花 40% | 養顏美容/血氣調理+抗氧化 |
| 2 | 台灣清香烏龍茶(如高山茶) | 洋甘菊茶 | 烏龍茶 70%+洋甘菊 30% | 放鬆助眠/消除壓力+助代謝促進 |
| 3 | 台灣包種茶 | 薄荷葉茶 | 包種茶 50%+薄荷 50% | 清香醒腦+助消化/餐後飲用適合 |
| 4 | 台灣高山綠茶 | 洛神花茶或番紅花(如藏紅花、西紅花) | 高山綠 50%+洛神花 50% | 潤血管/抗氧化+清爽口感、活血化瘀、養顏美容、安神助眠、以及改善血脂等。 |
| 5 | 台灣焙茶(如雲林焙火茶) | 枸杞/菊花茶複方 | 焙火茶 40%+枸杞菊花 60% | 晚間飲用/護眼/低刺激+溫順口感 |


操作技巧
• 沖泡水溫建議 : 茶葉+花草混搭時,以 80–85 ℃ 左右為宜,避免花草或茶葉因過熱造成苦澀。
• 泡茶時間 : 可先沖台灣茶部份 30–45 秒,再加入花草部分微沖,使香氣層次分明。
• 重複沖泡 : 花草混搭一般建議第一次沖泡為主、之後可視茶葉耐泡度做第 2 泡。
飲用時機建議
• 上午或午後 : 選 1、選3或2為提神與消化
• 晚間 : 選4 、5 焙火+溫順花草為主,降低咖啡因刺激
五、依個人體質、季節與飲用建議 一年四季如何選擇?!
個人體質之建議
• 燥熱體質/火氣大 : 選擇偏向花草高比例(如 4、5 配方),用薄荷、菊花、洛神花等清涼/降火草本。
• 偏寒體質/氣虛疲勞 : 選擇台灣茶為主+溫性花草(如玫瑰、紅棗)如配方 1。
• 對咖啡因敏感或孕婦 : 建議台灣茶比例降至 30 % 以下,花草為主。
個人體質之建議
• 燥熱體質/火氣大 : 選擇偏向花草高比例(如 4、5 配方),用薄荷、菊花、洛神花等清涼/降火草本。
• 偏寒體質/氣虛疲勞 : 選擇台灣茶為主+溫性花草(如玫瑰、紅棗)如配方 1。
• 對咖啡因敏感或孕婦 : 建議台灣茶比例降至 30 % 以下,花草為主。

季節之建議
• 春季 : 氣候回暖、陽氣上升,可選混搭比例 50/50(如配方 2、3),花草可用薰衣草、薄荷以提振精神。
• 夏季 : 氣溫高、易出汗、體內火旺,建議降低茶葉比例、提高花草比例,如 配方4 洛神花配綠茶。
• 秋季 : 氣候涼爽乾燥,可維持中度比例(如配方 1 或 3)以保養體內水分與養生補氣。
• 冬季 : 寒冷、陽氣弱,可增加茶葉比例、選用溫性花草(如枸杞、紅棗),如配方 5。
飲用建議時段
• 早晨/上午 : 台灣茶為主提高精神與代謝。
• 餐後 : 包種或綠茶+薄荷/洋甘菊幫助消化。
• 傍晚/晚間 : 以焙茶+溫性花草為主,避免高咖啡因。
六、注意禁忌與風險之提醒
雖然混搭茶飲有益健康,但也需注意的禁忌 :
• 咖啡因過量 : 台灣茶含咖啡因,若晚上或對咖啡因敏感者,應降低茶葉比例。
• 草本花草刺激 : 薄荷、薰衣草、大量玫瑰等,對敏感體質、孕婦、服藥者可能有不良影響。
• 農藥/重金屬污染 : 茶葉整葉攝取、花草茶亦可能受其他來源污染,應慎選有檢驗證明或有機認證品牌為宜。
• 沖泡過熱或過濃 : 容易使茶葉或花草苦澀、刺激胃腸系統。
• 藥物反應作用 : 某些花草如薑、薄荷、枸杞等可能與服用抗凝血、心血管藥物會有不良反應,建議服藥者應先諮詢醫師。
• 節氣與體質錯配 : 比如火氣旺者大量飲用「熱性」花草配茶,可能反而“上火”。
建議飲用時以「少量多次、漸進比例、觀察個人體質適應力與反應」為原則。

七、解析混搭背後的原理與營養師看法
綜合專業營養師與茶業研究顯示,混搭台灣茶與花草茶的基本原理:
1.成份互補 : 茶葉中茶多酚、茶胺酸、咖啡因等,能促進抗氧化、代謝提振,花草茶中植物黃酮、精油、無咖啡因成分,能促進放鬆、助消化、調體質功效。
2.風味增效 : 混搭創造「主香+輔香」層次滋味,使飲用體驗更豐富、提升飲茶意願。
3.攝取效率提升 : 由於花草茶通常沖泡成較低刺激、易接受產品,對於不常飲用茶葉者可善用混搭導入不同口感。
依據張曉青營養師文章指出:「花草茶含有多種營養成份,如薰衣草、薄荷助放鬆、玫瑰養顏、黑豆能消水腫。」同時茶葉多酚與胺基酸則在抗氧化、心血管調節、新陳代謝上具潛力。但營養師也提醒混搭並非「無限倍增效益」概念,真正的養生效果來自持續飲用、合理比例、搭配整體飲食與個人生活方式為宜。

八、實務操作及選購建議
操作建議
•自製混搭建議先做“小批量試飲”以觀察風味與個人體質反應。
•建議日常飲用不宜過濃、避免過量飲用高咖啡因比例混搭。
選購建議
•選擇台灣茶時,注意標示產地來源、檢驗標章或認證、茶葉級別、包裝保存資訊。
•選擇花草茶時,注意是否為「可食用級/食品級」花草、產地來源、有無農藥/重金屬檢驗、有無咖啡因、包裝保存資訊等。
•混搭飲用建議選擇可信品牌、標示明確、保存條件佳的產品。

台灣茶與花草茶混搭是茶飲創新方向之一,可見未來茶農/加工業會推出更多樣新開發「台灣茶+在地花草」專屬混搭新品,如:高山茶+玫瑰花、包種茶+菊花、焙火茶+枸杞菊花複方養生茶飲。這些新品若配合嚴謹製程及科學驗證,非常具備國際推廣商機潛力。
此外,期待茶業機構與營養研究單位合作,進行「台灣茶+花草茶」機能飲用對照試驗相關研究,以建立混搭飲用的成份、養生效益、最佳比例與安全指南,提供業者或消費者參考,或取得認證依據應用。
最後也提醒讀者,飲茶是輔助健康方式之一,並非取代正常醫療或超量補充,在設計自己的飲茶方案時,亦應考慮個人整體飲食、運動與休息,才能真正達到養生之功效。
九、關於台灣茶 × 花草茶混搭的常見問答(FAQ)
十、延伸閱讀推薦
喜歡這篇文章嗎?歡迎回應、分享,來加入「品味台灣好的秘密」line官網,任何問題隨時 聯絡我們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