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恩沛,木柵鴻智茶場第四代茶農,自小耳濡目染父輩辛勞,最終毅然返鄉接班。他堅持自然農法與傳統重焙工藝,並以科學方式保存老茶師經驗,榮獲鐵觀音茶特等獎肯定。在市場困境中,他以品牌經營、茶旅體驗與創新產品翻轉茶場,讓木柵鐵觀音在傳統與創新間找到新出路,寫下屬於新世代的傳奇。

一、木柵鐵觀音與鴻智茶場的故事
木柵位於台北市文山區,地處大台北邊陲。這裡山巒層疊、雲霧繚繞,終年濕潤,土壤肥沃而含礦物質,正是茶樹生長的理想環境。清朝時期,隨著閩南移民進入台灣,他們將福建安溪的鐵觀音茶樹種子帶入木柵,並讓製茶工藝落地生根。經過百年發展,木柵逐漸成為台灣鐵觀音茶的代名詞。

鴻智茶場的故事,見證這段台灣茶發展歷史。張家先輩務農之家,靠種植與製茶維持生計。當時的茶園因地勢優越、茶菁品質佳,加上老一輩勤奮堅持,逐漸在地方打響名號。智鴻茶場以「誠信與品質」為口碑,許多茶客對他們的茶產生信賴,並口耳相傳。
二、返鄉契機 從半農半職到全職茶農
張恩沛鴻智茶場第四代,家族從福建安溪來台第七代。理科碩士畢業,原任職於生物科技產業,因對祖父母的思念,並有感於父親獨自照顧茶園的辛勞,2014年30歲時離職返鄉,成為新一代的斜槓青年茶農。2017年全職經營鴻智茶場,從父親經驗口述的傳統心法中學習,以生化原理輔助思考製茶邏輯,專研茶葉烘焙技術,並持續不斷向茶界先進們請教,傳承鐵觀音製作工藝,嘗試以科學語言推廣茶文化。


全心返鄉的,是現實與情感交織的結果。一方面,木柵茶區面臨衰退,年輕人不願意回來,茶園逐漸凋零。另一方面,父親的體力已不如以往,卻仍堅持守著茶園。他開始意識到,如果再不回來,這份家業恐怕就要斷掉。於是他選擇逐漸放下都市工作,全心投入茶園。這個決定並非輕鬆,而是背負著風險與壓力。
畢竟,茶業不再像過去「茶金歲月」那樣風光,市場需求萎縮,消費者口味改變,他必須面對極大的挑戰。他相信茶業仍有未來,只要能夠在「品質」與「創新」上找到平衡,就能為鐵觀音開創新局。他的返鄉,不只是守護家業,更是挑戰自我價值的一場冒險。
三、製茶工藝的磨練與傳承
木柵鐵觀音以「重焙火」聞名,這種工藝極為耗時耗力。從採菁開始,要經歷萎凋、做青、殺菁、揉捻,再到反覆烘焙。每一個細節,都必須靠茶師多年經驗判斷,才能掌握最佳風味。
張恩沛明白,自己要被認可就必須精通這套工藝。他除有父親製茶技術傳承外,並親自向老一輩茶師請教,甚至徹夜守在烘焙室,仔細觀察火候與茶葉反應。
四、比賽常勝軍 榮獲特等獎的肯定
他嘗試將傳統經驗轉化為可以保存的數據,這種結合傳統與科學的方法,不僅幫助他更快掌握技術,也為鐵觀音工藝建立了新的保存模式。此外,他選擇自然農法,避免使用農藥與化肥,讓茶園回歸生態循環。他相信真正的好茶,應該喝來「愉快、無負擔」。這種理念,不僅吸引注重健康的消費者,也讓鴻智茶場的品牌價值逐漸提升。

茶比賽是茶農實力的舞台,張恩沛深知,要打響鴻智茶場的名號,必須透過比賽來證明。於積極參加各類競賽,這不僅是對他個人技藝的肯定,更是對鴻智茶場的最高榮譽。他成為茶界矚目的青農代表,被媒體譽為「比賽常勝軍」。這些獲獎紀錄,不僅提升茶場知名度,也讓更多消費者因信任而選擇購買。
張恩沛/鴻智茶場 茶葉品評比賽 得獎紀錄
年度 | 季別 | 比賽名稱 | 獎項 |
112 | 冬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頭等獎 |
112 | 春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銀質獎 |
111 | 冬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銀質獎 |
111 | 春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頭等獎、金質獎、銀質獎 |
110 | 春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參等獎 |
109 | 冬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特等獎 |
109 | 春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參等獎 |
107 | 冬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參等獎 |
107 | 春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頭等獎、貳等獎、參等獎 |
106 | 冬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貳等獎、參等獎 |
106 | 春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貳等獎、參等獎 |
105 | 冬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參等獎 |
105 | 年度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質韻紅紅茶評鑑比賽 | 金質獎 |
105 | 春季 | 臺北市木柵區農會優良鐵觀音茶比賽 | 貳等獎、參等獎 |

五、經營困境與突破策略
然而獲獎只是開端,經營才是更大的挑戰。木柵茶區規模有限,產量難以與南投或台東的大茶區相比,勞力不足、人口老化,使茶業後繼乏人。面對困境,張恩沛開始調整經營模式。他減少對中盤的依賴,改以直營方式銷售,讓利潤能回到茶農手中。

他也努力拓展新客群,特別是對文化體驗有興趣的都市年輕人。透過農遊導覽、茶席體驗,他讓消費者不僅是買茶,更是體驗茶。這樣的模式,逐漸為茶場開創新局,也讓傳統茶業不再只是「老一輩的沒落產業」。
六、創新翻轉 鐵觀音茶的新樣貌
為了讓更多人接觸鐵觀音,張恩沛大膽嘗試創新。他開發「鐵觀音冷泡酒」、「鐵觀音調飲」等新產品,讓茶與現代生活結合,吸引年輕族群。他也善用社群媒體,把製茶過程、茶園四季拍成短影片,讓茶文化以更親近的方式傳播。

同時,他參與地區農會市集推廣與品牌合作,將鐵觀音推廣到不同的生活場景。這些創新舉措,讓鴻智茶場成功翻轉形象,不再只是傳統茶園,而是兼具文化與時尚的新茶品牌。
七、傳承與願景 鐵觀音的未來藍圖
對張恩沛而言,接班不是單純的責任而是一份使命。他希望透過茶飲教育,把茶文化帶進校園,讓孩子們從小理解茶的價值。他也期待將木柵鐵觀音推向國際,讓世界知道台灣不只有高山茶,還有歷史悠久的焙火鐵觀音。

在他的願景裡,鴻智茶場不只是家族產業,更是一個文化平台。未來他要讓更多人透過茶,感受土地的溫度,理解世代傳承的意義。這份堅持與創新,正是他傳奇的核心,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,為鐵觀音茶寫下新篇章。
八、對於張恩沛與智鴻茶場創新祕訣 常見問題與答案(FAQ)
九、延伸閱讀推薦
👉 深度探索台灣十大名茶原鄉-木柵鐵觀音茶
👉 用青春煮一壺茶 台灣新茶人的故事
👉 茶包發明奇妙旅程 從一場誤會到全球
👉 台灣茶國際化崛起 如何打進全球茶市場
👉 當台灣茶商遇見 Z 世代時 品牌如何再創新變革
👉 茶仙的秘密 認識台灣茶工藝最佳入門教材
👉 共生旅居·社區互助·地方創生
👉 農業部茶改場茶葉知識庫
喜歡這篇文章嗎?歡迎回應、分享,來加入「台灣茶知識及地方創生園地」line群,任何問題隨時 聯絡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