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峽戴記茶坊 正宗龍井茶與碧螺春茶的傳奇

三峽戴記茶坊百年傳承,見證台灣綠茶的興衰。第三代青農戴文祥,原本是通訊行經營者,卻因父病與天災返鄉毅然接班。他融合傳統工藝與創新經營,堅持手工製作龍井、碧螺春的細緻工法,並以品牌化與茶旅推廣翻轉百年茶莊,重塑三峽綠茶榮光。

戴記茶坊三峽門市

聯絡我們

一、三峽茶鄉戴記茶坊的源起

三峽地處大漢溪上游,環山抱水,氣候溫潤、土壤肥沃,自清領時期便因綠茶揚名。日據時期,三峽龍井茶、碧螺春茶更成為日本貿易的主要茶品之一,繁華街頭茶行林立,茶香隨風飄散。戴記茶坊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,由戴家先輩創立。早年的戴記,並非氣派的茶樓,一間樸實的茶鋪。

戴記碧螺春戴文祥

茶農世家出身的戴氏家族,靠著勤奮與誠信逐步累積口碑。當時「戴記」意味著穩定品質與公平交易,不少茶商會專程來此尋茶。茶坊不僅是買賣之所,更是街坊交流的據點,人們在此討論農事、茶價、甚至地方大小事。茶坊逐漸壯大,成為三峽茶業發展的重要節點。戴家人的堅持與茶鄉氛圍,為百年茶業傳承奠下基礎。

二、茶金年代的盛世榮景

1950–1970 年代,台灣茶業進入所謂的「茶金歲月」。那時綠茶出口興盛,三峽是重要的供應地之一。戴記茶坊在這波外銷熱潮中快速成長,龍井茶、碧螺春茶成為明星茶品,供不應求。在那個年代,「一斤茶換一斤豬肉」並非誇張。

戴記茶坊碧螺春
戴記茶坊龍井茶

茶葉不僅養活無數家庭,更帶來繁榮的街景。三峽老街上,牛車載茶、人挑竹簍,商販川流不息。戴記茶坊每天忙得不可開交,從凌晨採菁到深夜翻炒,茶廠的燈火不曾熄滅。
然而,繁華之下暗藏隱憂。高度依賴外銷,意味著一旦國際需求轉向,榮景將不再。

三、市場巨變與茶業困境

1980 年代後國際市場風雲驟變。逐步減少對台綠茶的採購,轉向中國與東南亞低價來源。同時台灣內需消費市場也轉向烏龍與高山茶,三峽綠茶外銷量大幅下滑,茶行一家家關門。戴記茶坊也受到衝擊。

明明有好茶,卻無法銷出去,堅守傳統,卻面臨市場冷落。許多年輕人因此不再願意返鄉接班,選擇到都市工作。三峽老街的茶行數量逐年減少,繁華不再。對戴家而言,這是一段最艱難的歲月。茶坊在守與變之間徘徊,祖輩的努力似乎隨著大環境的轉型而逐漸消失。

四、戴文祥的青農接班故事

就在茶業低谷時,第三代戴文祥的返鄉,為戴記帶來了轉機。戴文祥並非一開始就走茶路。他早年投入通訊業,經營超過二十年,曾是「通訊行大亨」。然而在事業受挫後,加上父親重病、颱風摧毀家園,他重新思考人生方向。那一刻他選擇回到茶園,承接家業。

戴記碧螺春-戴文祥

返鄉的決定並不容易,許多人不看好,甚至勸他「不要把青春浪費在沒落的茶業」。但他心中明白,若沒有人願意堅持,祖輩辛苦經營的戴記將走入歷史。他決心以新的觀點與方法,為三峽綠茶開創新路。這段轉折,讓戴記茶坊不再只是家族產業,而成為一段青年返鄉、勇於承擔的動人故事。

五、從茶農到茶師 理念與堅持

戴文祥返鄉後,並非一開始就懂得如何翻轉。他先從「學茶」開始,走訪各大茶區,拜師請益,不斷參加比賽檢驗技藝。他領悟到:「茶是時代的產物,不能只靠老經驗,要隨時依環境、茶菁狀態調整工序。」

戴記茶坊 戴文祥獲特等獎

他專注於龍井與碧螺春的精緻化製作,特別堅持「手壓龍井茶」的傳統工藝。手工翻炒的溫度與力道,需要長時間累積經驗才能掌握。這樣的堅持讓戴記的茶,入口清雅,豆香細緻,帶有三峽獨特的山韻。此外,他選擇少量精製注重細節,不是大批量生產。這種理念,讓戴記茶坊走上與市場區隔的道路,也逐漸吸引懂茶的消費者回流。

六、創新經營 翻轉百年茶莊

戴文祥在無數的評鑑都拿到特等獎,更獲選第5屆百大青農,擔任新北青農聯誼會三峽分會長。在品質基礎上,戴文祥更進一步導入現代經營。如今的戴記茶坊,強調品牌故事與文化價值。他重新設計包裝,推出茶禮盒,把三峽茶打造成送禮與收藏的精品。他積極經營社群媒體,將茶園日常、製茶過程拍照分享,讓年輕世代透過網路認識茶業。

戴記茶坊戴文祥特等獎

同時開放茶園旅遊參觀,設計「品茗體驗」、「採茶體驗」,吸引遊客親身參與。這些舉措不僅增加茶坊收入,更重要的是,讓三峽茶重新回到公眾視野。傳統產業因此與現代市場接軌,戴記茶坊也從單純的賣茶場所,轉變為文化體驗據點。

七、三峽綠茶的文化價值與茶旅推廣

戴記茶坊手搖飲

戴文祥深知,三峽綠茶不只是商品,更是一段文化記憶。他積極參與地方茶文化推廣,與社區合作舉辦茶席、導覽,甚至參加「新北三峽茶文化節」,帶領更多人認識茶鄉。
在茶旅推廣上,他讓遊客從「看茶」變成「懂茶」。

親自帶領大家到茶園,講解茶樹管理、手採茶菁,再到茶廠體驗翻炒。從葉到杯的完整旅程,使人深刻感受茶背後的工藝與辛勞。藉由這些努力,三峽茶逐漸擺脫「老派」形象,成為年輕世代與遊客的新體驗,三峽因此再次出現在台灣茶業的地圖上。

八、傳承與願景 戴記茶坊的未來

對戴文祥而言,茶不僅是家業,更是責任。他希望透過教育與推廣,讓年輕人理解茶的文化價值。他計畫將茶與學校教育、旅遊結合,讓更多人透過茶認識土地與歷史。未來,他也希望將三峽綠茶推向國際舞台。無論是龍井茶的清雅,還是碧螺春茶的香韻,都是足以代表台灣的精品。

他相信只要堅持品質並勇於創新,三峽茶終將被世界看見。戴文祥的故事,不僅是台灣茶業的縮影,也是復興茶產業勵志故事。傳統產業在逆境中,如何憑藉創新與堅持,找到新出路。他的願景,不只是守護戴記茶坊,更是要讓台灣綠茶再次發光。

九、對於戴記茶坊的創新祕訣 常見問題與答案(FAQ)

十、延伸閱讀推薦

👉 深度探索台灣十大名茶原鄉-文山包種茶
👉 用青春煮一壺茶 台灣新茶人的故事
👉 茶包發明奇妙旅程 從一場誤會到全球
👉 台灣茶國際化崛起 如何打進全球茶市場
👉 當台灣茶商遇見 Z 世代時 品牌如何再創新變革
👉 茶仙的秘密 認識台灣茶工藝最佳入門教
👉 共生旅居·社區互助·地方創生
👉 農業部茶改場茶葉知識庫

喜歡這篇文章嗎?歡迎回應、分享,來加入「台灣茶知識及地方創生園地」line群,任何問題隨時 聯絡我們

聯絡我們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