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茶品項繁多,如何分類常讓人困惑。本文以「六大茶類」為核心,詳細解析綠茶、白茶、黃茶、青茶、紅茶與黑茶的製作工藝、茶湯風味,並整理台灣常見茶款如阿里山烏龍、日月潭紅茶、東方美人茶等歸類對應,提供完整指南與常見問題解答,提供初學者能快速掌握台灣茶的多元面貌及風味。

一、台灣茶分類的挑戰 六大茶類的重要性
台灣茶工藝源自清代傳入以來,發展出高度多元的茶品風貌。市面上常見的名稱如「包種茶」、「鐵觀音」、「東方美人」、「阿里山高山茶」等,往往讓茶飲初學者眼花撩亂,甚至難以判斷其類別。要理解這些茶款,最基礎的知識就是傳統「六大茶類分類法」。所謂六大茶類,指的是依據茶葉氧化發酵程度及製程工藝,包括綠茶、白茶、黃茶、青茶、紅茶與黑茶。

這種分類方式源自中國大陸,但在台灣也同樣適用,因為能提供一個客觀茶類分法框架,讓我們清楚定位茶葉所屬類別。透過這個方法,不僅能理解茶湯風味的差異,還能掌握不同茶款的製茶精髓,避免只停留在地名或品牌的表象。台灣雖以青茶(烏龍茶)最為知名,但其實紅茶、綠茶等製作也蓬勃發展。六大茶類的重要性,就在於幫助我們從專業角度,為台灣茶建立清晰的茶知識分類與鑑別之脈絡。
二、綠茶 清新爽口的不氧化發酵茶
綠茶是「不發酵茶」,保留茶菁鮮葉的清新香氣與翠綠色澤。製程上以 殺青、揉捻、乾燥 為主,強調快速殺死茶葉中氧化酵素活性,以避免茶葉氧化。台灣綠茶的代表包括三峽龍井茶、碧螺春,以及部分北部茶區生產的小葉種綠茶。

茶湯多呈現 黃綠或碧綠色,滋味清爽鮮甜,帶有豆香、栗香、海苔或青草香。由於不經氧化發酵過程,茶多酚及兒茶素含量高,抗氧化能力最強。台灣的綠茶市場雖不如烏龍與紅茶龐大,但在年輕族群與養生消費者中逐漸受到歡迎,特別是冷泡綠茶,成為夏日清涼飲品首選。
三、白茶 極簡工藝的輕發酵之美
白茶是近年在台灣逐漸興起的茶類,特色在於製程極簡,僅透過 萎凋與乾燥 完成,沒有明顯的揉捻與殺青程序。因屬於 微發酵茶,茶湯清淡,帶有淡雅花香與甜潤感。福建白毫銀針是經典代表,而在台灣,部分茶農也嘗試以高山茶樹種製作白茶,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版本。白茶的特色在於「自然風乾」帶來的清甜與柔和口感,且茶葉表面常覆有白毫,視覺上格外細緻。消費者在追求低咖啡因、溫潤養生時,白茶逐漸成為一種選項。


四、黃茶 台灣少見的稀有茶類
在台灣黃茶是六大茶類中最少見的類別,其工藝與綠茶相似,但多了「悶黃」步驟,讓茶葉進行輕度氧化,呈現黃亮茶湯與熟栗香。中國有君山銀針、霍山黃芽等名品,但在台灣,黃茶的發展還尚屬實驗性階段,並沒有大規模商品化。少數茶農會以小規模方式製作黃茶,嘗試拓展台灣茶的新風貌。對於台灣消費者而言,黃茶更像是一種「專業茶人圈的收藏品」,在市場能見度極低,但卻體現了六大茶類完整架構的知識意義。

五、青茶(烏龍茶) 台灣茶的驕傲
青茶,又稱烏龍茶,屬於 部分氧化發酵茶,也是台灣茶的代表性類別。依照發酵程度(約 10% 至 70% 不等)及焙火工藝,可呈現多樣多滋味風貌。台灣知名的高山茶(如阿里山、梨山、杉林溪)、木柵鐵觀音、文山包種茶、凍頂烏龍、東方美人茶等,皆屬於青茶。製程上包含 萎凋、攪拌、炒菁、揉捻與焙火,每一步都影響茶香走向。文山包種偏清香,茶湯淡雅花香,凍頂烏龍帶有中度焙火的果香與蜜甜,鐵觀音則有厚重焙火香與獨特韻味。青茶的多樣化風味,正是台灣茶最具競爭力的核心,也是出口市場的精品主力。


六、紅茶 全氧化發酵的甘醇厚實
紅茶屬於 全發酵茶,經過完整的揉捻與發酵,茶湯呈現紅艷色澤,滋味甘醇厚重。台灣紅茶最早盛行於日據時期,代表品項包括有名的 日月潭台茶18號紅玉、阿薩姆紅茶、台茶 21 號紅韻、台茶23號祁韻等。這些紅茶不僅在台灣茶市場上具地位,也外銷至國際深受肯定。

紅茶製程強調「全氧化發酵均勻」,風味多樣,從蜜香、果香到辛香調皆有。日月潭紅玉更以薄荷香、肉桂香著稱,被譽為「台灣紅茶之王」。紅茶在現代也常被應用於手搖飲,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基底茶。
七、黑茶 後發酵茶的台灣實驗
黑茶屬於 後發酵茶,典型代表為中國大陸普洱茶。台灣雖非傳統黑茶產區,但部分茶農與學者曾嘗試以烏龍茶、紅茶為基底,進行渥堆後發酵,製作具台灣特色的黑茶。這些產品多數偏向實驗性質,並不常見於大眾市場。然而,隨著養生與陳年藏茶概念的興起,黑茶逐漸受到收藏家與專業茶友注意。黑茶茶湯醇厚、耐久存放,與台灣傳統茶文化結合後,有機會發展成新興品項。
八、台灣常見茶款對應六大茶類表格與總結
為了讓初學者快速理解台灣茶在六大分類中的定位,以下整理對應表格:
台灣茶六大茶類歸類對照表
六大茶類 | 代表製程 | 茶湯特色 | 台灣常見茶款 |
綠茶 | 殺青 → 揉捻 → 乾燥 | 清新爽口、黃綠湯色 | 三峽龍井、碧螺春、四季春 |
白茶 | 萎凋 → 乾燥 | 清淡花香、潤口 | 台灣白毫白茶(試製) |
黃茶 | 殺青 →悶堆渥黃→ 乾燥 | 黃亮湯色、栗香 | 少量實驗茶 |
青茶 (烏龍) | 萎凋 → 攪拌 → 炒菁(蒸菁) → 揉捻 →團柔→ 焙火→ 乾燥 | 茶香多樣、花香果香至焙火香 | 文山包種、凍頂烏龍、鐵觀音、阿里山、梨山、杉林溪等高山茶、東方美人茶、台東紅烏龍茶 |
紅茶 | 萎凋 → 揉捻 → 氧化發酵 → 乾燥 | 紅艷茶湯、甘醇厚重 | 日月潭紅玉、阿薩姆紅茶、紅韻 |
黑茶 | 渥堆後發酵 | 陳香醇厚、耐存放 | 台灣黑茶(少量試製) |
總結來說,六大茶類是理解台灣茶的基礎知識框架,而透過這個框架,我們能更精確地欣賞台灣茶的多樣風貌。對於消費者而言,掌握分類不僅能提升品飲樂趣,更能在選購時做出更合適的判斷。

九、對於台灣茶六大茶類的分類 常見問題(FAQ)
十、延伸閱讀推薦:
👉 認識台灣茶種類的入門指南 (上)
👉 認識台灣茶種類的入門指南 (下)
👉 想學茶?台灣茶葉分類方法與常見茗品一次看懂
👉 台灣茶怎麼做?一步步帶你認識製茶工藝
👉 喝懂台灣茶!24節氣教你品味一年四季茶風味
👉 茶仙的秘密 認識台灣茶工藝最佳入門教材
👉 共生旅居·社區互助·地方創生
👉 農業部茶改場茶葉知識庫
想了解更多歡迎來加入「台灣茶知識及地方創生園地」line群,任何問題隨時 聯絡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