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出生於日據時代的一代茶人姜阿新,創立永光公司推動台灣紅茶外銷,事業高峰時茶葉出口曾占全台三分之一,被譽為「茶虎」。他的醫生事業奮鬥史及在苗栗北埔所興建的洋樓見證「茶金年代」繁華與衰逝。再因經營破產後,其女婿廖運潘與子孫接續努力集資,終於於 2012年購回洋樓,透過姜阿新文教教育基金會修復與營運,使其古蹟活化與繼續傳揚台灣茶過往感人故事。

一、茶虎崛起 姜阿新背景與經營雄心
姜阿新(1901–1986)出身於新竹北埔的茶農世家,早年留學東京,接觸現代經營與國際貿易理念,返鄉後決心將家族產業推向高峰。他不是典型的「守成型茶商」,而是帶著「工業化、規模化」的雄心投入茶業。他看準台灣紅茶的潛力,積極與日本三井農林公司合作,導入機械製茶設備,並成立竹東製茶株式會社。
戰後初期,台灣社會百廢待舉,但茶葉因其國際需求而被視為外匯出口之一。姜阿新深知,要讓台灣茶業在國際立足,必須整合茶園、製茶廠與貿易網路。他不僅注重品質,也強調「品牌」的概念,提出「Ho-ppo tea」(北埔茶)的品牌策略,嚐試將地方茶打造成國際名牌。這種遠見,使他很快成為台灣茶界的領頭羊人物。

姜阿新被稱為「茶虎」,不僅因其膽識與魄力,更因他敢於冒險與突破傳統。他重視茶葉的出口量與品質,在農業仍以小農為主的時代,展現了「企業家」格局與高度,為後來永光公司的崛起奠定了基礎,也讓他成為戰後台灣茶業傳奇人物。
二、永光公司與紅茶外銷巔峰
1946年姜阿新創立永光公司,這是家結合茶葉、林業、運輸的多元企業。他以現代經營模式,將茶業從傳統的家族小農模式,推向規模化的現代公司經營。永光公司不僅製茶,還建立完整的加工與出口體系,從茶園到國際市場一條龍。
在1950–1960年代,永光公司達到事業高峰,紅茶外銷量一度占全台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。永光公司產品遠銷歐美、中東、東南亞,甚至非洲市場。這是台灣紅茶的「黃金年代」,也是姜阿新一生事業的巔峰。當時國際市場對台灣紅茶的評價甚高,被視為品質佳、風味獨特的茶品。


永光公司不僅是企業,更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。北埔、竹東等地茶農因參與其供應鏈而獲益,地方經濟因茶業出口而繁榮。當時的北埔,因茶葉而人潮湧動,經濟蓬勃,被譽為「小上海」。姜阿新憑一己之力,帶動整個地區經濟,這就是他被譽為「茶虎」的原因。
三、洋樓興建 茶金榮景的象徵
在事業最輝煌的年代,姜阿新決定建造一座象徵家族與事業榮耀的宅邸。1946年動工、1949 年完工的姜阿新洋樓,融合巴洛克風格與本土工藝,由堂姪彭玉理設計,用料講究,雕飾華麗,是當時北埔最為壯觀的建築。


洋樓不只是居所,更是姜阿新的「門面」與「茶商往來舞台」。他在此接待國際茶商、政要賓客、舉行宴會,展現茶業巨擘的身份。洋樓的每一處設計,都反映姜阿新的野心與審美,外觀仿歐洲古典,內部結合台灣木雕與石工,既體現國際視野,也不忘本土文化。
對地方居民而言,洋樓象徵著茶業帶來的繁榮,是北埔人的驕傲。對姜阿新而言,這座洋樓是「茶金時代」的見證,是一位企業家將夢想化為現實的具體展現。今日我們看洋樓,不僅看到建築美學,更看到當時茶業興旺的社會氛圍。

四、國際市場波動與事業衰退
然而茶業的榮景並未持續太久,1960年代南亞(印度、斯里蘭卡)與非洲茶區逐漸復甦,國際紅茶市場供應增加,價格下跌競爭激烈。永光公司雖已由姜阿新女婿廖運潘接班經營,但過於依賴外銷紅茶市場,加上資金槓桿過大,經營壓力愈來愈沉重。
同時,台灣社會經濟正朝工業化發展,農業相對式微,政府政策重心轉移。紅茶出口逐年下滑,永光公司無法及時調整策略。1965 年永光公司終於因資金斷鏈而破產,姜阿新洋樓也被抵押給合作金庫。


這場轉折標誌著台灣「茶金時代」的結束,姜阿新從茶業巨擘,一夕之間跌落谷底。洋樓不再是宴會的舞台,成為空蕩的倉庫。對姜阿新家族而言,這是巨大的打擊,對台灣茶業而言,則是市場結構轉型的必然結果。
五、洋樓流落與家族購回
姜阿新洋樓在1965年之後成為合作金庫的資產,後一度被出租為倉庫,建築逐漸破敗。1995 年金廣福文教基金會承租,進行初步修復並用於文化活動。2006 年洋樓被登錄為縣定古蹟,正式獲得保存地位。


然而真正的轉折來自2012年,姜阿新的子孫體認到洋樓不僅是家族資產,更是地方與台灣茶業的歷史記憶。他們集資超過 8,000 萬元,終於將洋樓買回。這不僅是一場「資產回歸」,更是一場「記憶復歸」。

這段過程中,姜家後人展現出與先祖同樣的毅力。他們知道,洋樓已不再只是豪宅,而是歷史教育與文化傳承的場域。這種跨世代的堅持,使得姜阿新的故事能延續至今。
六、古蹟修復與文化再生
2015 年起,新竹縣政府與客委會共同補助,展開全面修復。到 2018 年修復完成後,洋樓由 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管理營運,正式對外開放。如今的洋樓,不僅保存建築之美,更成為文化教育中心。館內設有姜阿新與台灣茶業史展覽,並舉辦講座、茶文化體驗與藝術活動。已從單純的「古蹟」,轉型為「活的博物館」。

今日走進姜阿新洋樓,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巴洛克式建築,而是一段茶金興衰的縮影。從繁華到破敗,從失落到重生,洋樓承載著家族的榮耀與痛楚,也見證了台灣茶業從出口導向到茶葉精品與文化的傳承。
七、關於姜阿新洋樓 常見問答(FAQ)
八、延伸閱讀推薦:
👉 為什麼日月潭紅茶被列為台灣十大名茶?
👉 十年沉寂後的驚艷回歸 鶴岡紅茶再啟傳奇
👉 深度探索台灣十大名茶原鄉-東方美人茶
👉 台灣茶國際化崛起 如何打進全球茶市場?
👉 當台灣茶商遇見 Z 世代時 品牌如何再創新變革
👉 茶仙的秘密 認識台灣茶工藝最佳入門教材
👉 共生旅居·社區互助·地方創生
👉 農業部茶改場茶葉知識庫
想了解更多歡迎來加入「台灣茶知識及地方創生園地」line群,任何問題隨時 聯絡我們。